《人生》读后感
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,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。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人生》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人生》读后感1上周星期五,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《理想点亮人生》,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。
周末,我做完家庭作业后,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,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。书里的名人故事都让我很受感动,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童第周的故事。
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。由于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,家境贫寒,他根本上不起学。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,童第周的眼里充满了羡慕之情。后来,他的大哥节衣缩食将他送到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,希望他努力学习,将来回家帮助自己养家糊口。但是进入学校的童第周,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——考入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。由于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,基础太差,大哥十分担心。望着大哥犹疑的眼神,童第周坚定地说“我一定能考上!”从此,童第周一丝不苟地备考,刻苦学习,不放过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。
凭着这种“水滴石穿”的精神,童第周终于考上了效实中学。但是他的成绩却是倒数第一。面对成绩单,他没有退缩,心里暗下决心:别人能做到的,我经过刻苦努力,也一定能做到! 于是抱定信念,童第周开始了艰难的学习之路,他每天与路灯为伴,天刚蒙蒙亮,他就在路灯 ……此处隐藏10113个字……毫无波澜的日子,冗长、乏味,却又带点苦涩和若隐若现的甜。博格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,它只是被遗弃的经济残骸,只是这样混乱、萧瑟的环境下,平庸到碌碌无为甚至毫无生气的生活却莫名令人向往。
自闭地将一个个文字锁起来,关进心里,将书行清空。活着,总是孤寂而被误解的。因为经常,它只是一个人的事情。可是,哪怕带来些许慰藉的环境一成不变,我们也终将被人心蛊惑。幸好那是一群无知而无畏的孩子们。他们大大咧咧地闯入布里特?玛丽的生活,强行而真诚地填满一点一点空白,驱散阴霾。如果我们可以种下光明,那大概,可以收获孩子。
即使借了孩子们的勇气,生活依然只是生活,该有的选择、纠结和烦乱,依然会到来。麻烦总会如期而至,除非时间停滞。爱情、感动、妥协和面包,该怎么选择。后半本是高潮,情节波澜壮阔,我们期待着作者的选择,一如等待着生活的结局。
命运,大概是在自己做出无数次选择之后,生活的面目。我们总在期待命运,却也总被生活束缚。当选择与生活妥协,我们每个人都是预言家,能看到自己平铺直叙的结局。可是,作者笔锋回转,布里特?玛丽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。不,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决定,是被孩子们赤忱之心推动着,作出的最勇敢无畏的决定:做最渴望的自己。
假如只剩下三天生命,该如何活着。我们大概不会再努力妥协,大概不会再肆意挥霍。也许会懊悔从前,也许会感叹再来不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那么为什么有些事情趁着大把的光阴不去做呢?所有的妥协,最后都会变成命运。
世间皆有因果,今天的自己,是昨日自己的果,是未来自己的因。看透了古往今来生命的轨迹,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做一点点改变,期待一下未曾料到的惊喜,让生活丰满一点。毕竟,奇迹之所以是奇迹,是因为努力的结果在思考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