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刈麦教案

时间:2023-01-06 09:22:21
观刈麦教案

观刈麦教案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总归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刈麦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观刈麦教案1

教学目标:

1、能够准确、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。

2、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,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

3、写作训练,片断练习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:

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,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。感悟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,掌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。增强社会责任感,珍惜幸福生活。

教学方法

1、多媒体演示法 以播放动画的方式,激发学生兴趣,带动学生的情绪在演示的动画情节中感知诗韵,理解课文。

2、朗读点拨法 读说结合,读出诗韵、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

课时安排: 1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 知诗人。

1、新课导入。

梁衡的《夏》一文中引用了诗句“田家少闲日,五月人倍忙”,这句诗出自何处?白居易,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,关心百姓疾苦。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《观刈麦》(板书)“刈”是“割”的意思。白居易看割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?又想到了什么呢?

2、作者介绍。

白居易(772——846),字乐天,晚号 ……此处隐藏13512个字……八句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”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”的悲惨诉说.(揭示了拾麦者赋税的繁重的社会现象)

教师:让我们再回到题目,看题目中的“观”字。作者白居易看到今天的割麦者和曾经的割麦者,有何感想?

明确:“今我何功德……尽日不能忘”

明确:周至县尉。

教师:县尉就是主管一县治安和催租的小官。所以他深切地了解人民的悲惨生活,写下此诗,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。为此诗中写到“念此羞自愧”,你们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吗?

明确:官吏不事农桑却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;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。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教师: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,表达了怎样的感情?

明确:表达了作者谴责自己;对统治者的批判;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

教师:诗人触景生情,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,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。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,是全诗的精华所在。

教师: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,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,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。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,那些大官僚、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!赋税是皇帝管的,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,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。

再读全诗,体会主题思想

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,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,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
结束语:

同学们,我们伸张在中国红旗下,党中央、国务院再三减轻农民的负担,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,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。

《观刈麦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